【光明論壇】
近日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(fā)了《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(guī)定》,并發(fā)出通知,要求各地區(qū)各部門認真遵照執(zhí)行。通知指出,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是頑瘴痼疾,必須下大力氣堅決糾治?;鶎邮秦瀼芈鋵嶞h中央決策部署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不能被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束縛手腳。這是首次以黨內法規(guī)形式制定出臺為基層減負的制度規(guī)范,明確了7方面21條具體規(guī)定。
基層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、聯系服務群眾的“最先一公里”。為基層減負,關乎民生福祉、干部作風,關乎抓落實的成效和水平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針對基層面臨的形式主義困擾,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,明確要求對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要毫不妥協,全面檢視、靶向糾治,持續(xù)為基層松綁減負,樹立重實干、重實績的用人導向,督促全黨擔當盡責、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。持續(xù)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,讓基層干部從繁文縟節(jié)、文山會海、迎來送往中解脫出來,讓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推動發(fā)展、服務群眾上,這既是黨中央關心關愛基層的重要舉措,也是助力廣大基層干部放開手腳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,在新征程上勇挑重擔、開創(chuàng)新局的必然選擇。從根子上減輕基層負擔,讓廣大基層干部輕裝上陣,需要以釘釘子精神常抓不懈,加強思想鍛造、注重源頭治理、強化督促檢查,以“久久為功”的韌勁持續(xù)鞏固成效,推動為基層減負由治標向治本深化,真正減到實處、減出實效。
注重加強思想鍛造,從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中汲取營養(yǎng)、鍛造作風、提升本領。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既是思想問題、作風問題,也是政治問題,同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優(yōu)良作風格格不入。從思想根源上看,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的產生說到底是部分黨員干部初心的懈怠。黨員干部脫離實際和人民群眾,不僅有礙于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,還有害于黨和國家的事業(yè)發(fā)展。因此,要注重加強思想鍛造,加強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武裝,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初心使命,如此才能真正把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落到實處。
注重加強源頭治理,善于從源頭上找準病灶、勇于從根子上對癥下藥,從根本上減輕基層負擔。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、功利主義,根源是政績觀錯位、責任心缺失,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實實的落實,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了矛盾和問題。對基層而言,個別上級機關的工作方式、工作方法及工作作風,特別是由主觀主義導致的官僚主義,是致使基層負擔過重的重要原因。具體表現在:個別機關干部在落實上級工作要求時,習慣于對基層發(fā)號施令,只提任務要求而不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。個別干部和部門政績觀錯位,熱衷表面文章,重“痕”不重“績”,留“跡”不留“心”,耗費基層干部大量時間和精力。個別機關存在本位主義思想,機關與機關、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統籌協調,導致“政出多門”,扎堆、重復安排部署工作,給基層增加了困擾和負擔。因此,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,必須從“關鍵少數”抓起,教育引導領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,進一步切實改進工作作風,杜絕裝樣子、搞花架子、盲目鋪攤子,真正把基層干部從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,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到服務群眾上,持續(xù)釋放基層干部為民服務的動力和活力。
整治形式主義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,事關黨政形象,事關民生福祉,必須堅持標本兼治、破立并舉,形成“思想引領—制度約束—監(jiān)督保障”的治理閉環(huán)。深學細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重要論述精神,把握核心要義、領悟精神實質、明確實踐要求,助力基層干部輕裝奮進,推動基層各項事業(yè)再上新臺階。制度具有管方向、管大局、管長遠的重要作用。整治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頑瘴痼疾,持續(xù)為基層減負,必須向制度要動力、要長效,強化監(jiān)督執(zhí)行,加強對落實情況的跟蹤督導、檢查反饋,建立健全典型案例通報制度,對落實不力、應付了事的單位和個人及時通報曝光、嚴肅問責,以“永遠在路上”的韌勁持之以恒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。
(作者:岳奎,系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、教授)
Copyright ? 2001-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-
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 鄂B2-20231273 -
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鄂)字第00011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 1706144 -
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(鄂)字3號 -
營業(yè)執(zhí)照
鄂ICP備 13000573號-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
版權為 荊楚網 m.mappingcx.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